智慧社区多网合一
智慧城市正为互联网与行业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应用土壤,一方面推动了传统行业升级转型,在遭遇资源瓶颈的形势下,为传统产业行业通过互联网思维及技术突破推进产业转型、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了新的空间;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发展,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的结合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并催生了跨领域、融合性的新兴产业形态。下文是对2015年我国智慧城市行业建设特征分析。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六个特点
一、关注民生需求,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以人为核心,以民生需求为出发点,围绕社区服务,开展智慧社区、居家养老等领域的智慧化应用,公共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兰州市等地取得了突出成效。
二、打造公共平台,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在现有政务资源整合和应用的区级平台基础上,公共平台和公共数据库已经进入初步应用阶段,平台,升级完善移动电子政务平台,扩展了水利、医疗卫生、社保等领域的GIS专项应用。
三、加强规划建设,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结合地铁建设,对位于中心地区的地铁区域进行高强度综合开发,建立综合地下停车、地下商场和步行街等商业服务的立体空间综合体,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建设和管理水平,实现地下空间集约利用和商业服务共赢,成功融得国开行智慧城市贷款。
四、注重发展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坚持低碳、生态的城市设计与建设理念,注重使用功能与景观功能相结合,构建绿色交通、低碳能源、生态与环境保护、水资源综合利用、低碳产业和城市管理六大低碳生态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体系,
打造能综合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可自我进化和复制的“泛能网”示范园区。泛能网以清洁的天然气为主,以风、光、地源热、水源热等可再生能源为辅,融合智能化控制和云计算技术,形成多种能源互补利用、供需互动的区域泛能网应用。现已完成能源站和配套系统建设。
建成后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80.6%,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超过15%,90%的能源网络实现智能化监测,综合节能率达到50.7%以上,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5万吨,碳减排率达到64.6%,SO2减排率为86.1%,NOx减排率为70.8%,粉尘减排率为81.5%,园区万元GDP能耗可降低至0.23tce/万元。
五、推进产业升级,产城融合发展。
结合自身实际,从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角度出发,重点梳理了该区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等多方面的问题,通过多规融合的方法,将各类规划叠加到“一张图”上,整合城市资源,消除体制上的障碍,改变城市部门间信息孤岛、资源分散的现状,协同有序的推进区域发展。新北区以“块”管理,区镇合一,形成各园区与镇、街道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相互支撑的发展形态。
六、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政府本地化购买服务成立民办非营利组织(NPO)—乐从智慧城镇发展中心,负责智慧城市项目的统筹规划、立项、招标、监理与验收等工作,吸引大量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